3月2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聆听红色旋律 不忘初心使命》音乐党课在我校教学楼综合演播厅上演。开课前,党委副书记刘宇会见了来校参加党课学习的市委党校第117期领导干部进修一班“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题班干部学员一行,并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张嫄,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吴哲一同聆听了音乐党课。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师常馨悦担任主讲。本期活动由我校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与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共同承办。
音乐党课发挥我校与北京市委党校各自专业优势,用音乐讲党史、用艺术讲政治,以讲、演相结合的“沉浸式”方式让学员在红色经典旋律中重温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初心使命。
音乐党课在钢琴系青年教师李真和夏羽佳演奏的双钢琴作品《红旗颂》中拉开帷幕。
主讲教师常馨悦以党史为脉络,以音乐为载体,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结合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红色音乐,以“小故事”展现“大情怀”,讲述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党史故事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经典旋律演绎百年回响,党的理论“声”入人心。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和国乐系师生表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钢琴系硕士研究生林若晞演奏的《快乐的女战士》用清新明快的旋律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军中生活。
声歌系“琳琅芳华”团队演唱的《十送红军》讲述了长征时期红军战士与百姓之间的感人故事,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由国乐系在读博士曹照照演奏,表达了陕北人民迎红军的喜悦心情,表现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声歌系硕士研究生刘智豪演唱的《松花江上》用如泣如诉的曲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以及对家乡深切的眷恋,蕴藏着人民起来反抗和斗争的力量。
钢琴系本科生王子涵演奏的《叙事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了放牛郎王二小为抗日事业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抗日期间华夏儿女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钢琴系本科生樊政洋演奏的《翻身的日子》描述了全国各地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喜气洋洋的面貌。
钢琴系博士研究生李哲演奏的《浏阳河》用悠扬婉转的旋律表达了对毛主席爱戴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国乐系本科生曹梦瑶演奏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用富有戏剧性的音乐讲述了龙梅、玉荣两姐妹在暴风雪中拉拢公社羊群的英勇事迹。
《在希望的田野上》由声歌系在读博士袁野带来,以充满激情的歌声唱响了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由袁野和刘智豪对唱的《不忘初心》充满了不断前行的奋进力量,传递了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和追求。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由钢琴系博士研究生胡焓携手钢琴系本科生夏雨薇、张嘉桐演奏,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壮阔激昂的画面,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音乐党课还特邀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声歌系教授黄训国带来歌曲《天路》,深情饱满的旋律重现了西藏人民对开通铁路的渴望,赞扬了广大铁路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为西藏人民圆梦的崇高精神。
党课上,钢琴系副主任樊禾心教授作交流分享,从音乐的角度分享了不同历史时期红色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手法。她谈到,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史和党史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线上是高度吻合的,学生学习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史可以直观地从音乐形象中了解每个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重温党史,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干部进修班学员、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在课堂发言中表示,音乐党课有机的把艺术与党史相结合,是一堂生动立体、构思巧妙的党课,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也是时代的风貌。在新时代文艺如何反映时代风貌,这是我们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要塑造的现代文明。
音乐党课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用音乐谱写初心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音的文艺力量。